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一指示直切要点,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出明确方向。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由数量普及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并逐渐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建立质量年报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监测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需要。经过各方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已逐步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2012年至2019年,我国先后发布了8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1本《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自2020年开始,在立足职业教育注重类型特色发展、着力建立贯通体系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新锦成研究院对原报告写作框架与内容布局进行调整,合作撰写《2020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20报告》)。《2020报告》已于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立足体系,整体概括
在报告层次方面,《2020报告》以“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对象覆盖中职学校、高职专科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中以高职专科学校为主,中职学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为辅。报告立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构,对中职教育、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概况进行整体呈现,此外,报告还运用核心指标对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和客观评价,并对职业教育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理性展望。
多点联动,全面评价
《2020报告》紧扣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服务贡献、职教吸引力5个维度,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多点联动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020报告》采用的数据和案例以2019年度为主,同时为展现“十三五”以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成就,部分指标采用了5年的动态数据对比。报告中的数据和案例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新锦成研究院的相关调查研究;公开出版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各省、院校和企业提供的质量年报。
《2020报告》围绕体系构建、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服务贡献、职教吸引力、挑战与展望等7个部分,综合呈现“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状况。各章主要内容包括:
体系构建
各层次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和内涵建设逐渐深入,质量稳步提升,招生结构和渠道更加多元化,特别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办学条件
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整体上得到极大改善,在资源投入、经费保障、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呈现明显改善趋势。
教育教学
职业院校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质量保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发展
在育人成效方面,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学生认可,学生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在国际技能大赛的获奖数量明显增加,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在就业质量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多元、行业分布广泛,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关键指标保持稳定。
服务贡献
职业院校积极依托各自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力献策。在人才输送方面,职业院校面向大、中、小微企业持续输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响应并超额完成百万扩招计划,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在科研服务方面,职业院校依托创新平台大力研发科技成果,并积极开展技术转化服务,各项成果产出和转化都实现新的突破。在社会培训方面,职业院校依托专业优势大力开展行业培训、下岗职工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
职教吸引力
从招生报到情况看,我国中职教育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吸引力,高职实际报到率也在稳步提升。在学生和雇主满意度方面,中职学生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均有大幅提升,“双高”建设学校满意度与普通高职专科学校相比优势明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在国际影响方面,职业院校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由我国学校开发并被国(境)外采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数量增长迅速,我国职业教育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挑战与展望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2020报告》在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空前重视、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提出几点展望:完善“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引导中职多样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区域职教创新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农村职教常抓不懈加大县职教中心建设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近日,新锦成研究院将围绕《2020报告》中各部分内容开展深入解读,关注新锦成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信视频号等媒体渠道,即可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